9月19日清晨金鑫优配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一则公告引发广泛关注:小米汽车宣布召回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,总量达11.69万辆。
与许多人印象中的“召回”不同,此次操作并不要求车主前往服务中心,也无需更换任何硬件。车主仅需在停车状态下通过车载系统完成远程升级,即可消除系统隐患。小米方面表示,车辆在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.10.0版本后,相关功能将得到完善。
召回原因指向智能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应对能力。文件显示,SU7标准版在启用L2级高速领航辅助功能时,对少数特殊路况的识别与预警机制可能存在不足,若驾驶员未能及时接管车辆,理论上可能增加安全风险。
事实上,此次所谓“召回”更像是一次大型系统升级。结合小米官方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回应内容来看,此举实际是配合监管要求的规范化操作,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缺陷召回。
有行业专家指出,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,“软件定义汽车”已成为明确趋势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,当前汽车召回的内涵正在扩大——从过去的硬件缺陷修复延伸至软件功能优化。他认为,软件类问题通过OTA解决后,通常不会对车辆残值造成影响,甚至可能因功能迭代而提升体验。
另一方面,监管政策也在持续完善。今年8月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智能网联汽车召回管理发布征求意见稿,明确要求企业对OTA升级活动进行备案,禁止未经测试的软件版本推送,更不得借OTA隐瞒产品缺陷。
分析认为,小米此次动作很可能是新规背景下的一次“示范性操作”。未来,车企或需逐步适应将功能迭代以“召回备案”形式向社会公开。这种变化一方面将推动技术迭代更透明,另一方面也可能促使企业更加审慎地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研发。
事实上,针对智能驾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在酝酿之中。据业内透露,涵盖功能定义、试验方法、数据记录等维度的L2级辅助驾驶国标最快将于2026年落地执行。届时,智能汽车的发展将从“追求功能上新”迈入“安全与体验并重”的新阶段。
可以预见,随着行业逐步规范金鑫优配,曾经的“无声升级”将逐渐转向“阳光化操作”,而小米此次召回,仅仅是一个开始。
51好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