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黎明报》报道金诚无忧,巴基斯坦官员日前表示,在卡拉奇市的一次反恐行动中,三名恐怖分子被击毙,其中包括2024年11月袭击中国工程师事件的主谋。
【巴基斯坦击毙三名谋害中国人的恐怖分子】
巴方称,这三名恐怖分子在去年策划了对卡拉奇纺织厂的恐怖袭击,导致在当地工作的2名中国人受伤。而此次被击毙的3人都参与了此次恐袭,其中1个名为扎夫兰的人,被认定是袭击事件的主谋。巴方反恐部门高级官员补充表示:“这些恐怖分子属于被禁的巴基斯坦运动(TTP)”(以下简称巴塔)。
“巴塔”是巴国内最主要的恐怖组织之一,和阿富汗塔利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不同的是,阿塔控制阿富汗政权后更注重政治整合,而“巴塔”依然频繁在巴境内发动袭击,目标从政府机构到普通民众,再到外国人员无一幸免。尤其是近年来,中巴经济走廊不断推进,中国工程师、企业和项目成了这些恐怖分子的“高价值目标”。
实际上,“巴塔”此前已多次对中国人下手。2018年,“巴塔”就曾策划在开伯尔-普什图省制造针对中国工人的袭击。可以说,这次击毙行动,不仅是替受伤的中国工程师讨回公道,也是对“巴塔”的一次强硬震慑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此次行动之前,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到访中国,并与中方外长王毅进行了会面。根据外交部发布的公告,会谈期间双方谈到的一个重要议题,就是中国人员在巴的安全问题。王毅强调,中方支持巴方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,要求巴方切实保障中国人员、项目和机构安全。
【中方外长王毅与巴陆军参谋长会面】
面对中方的要求,穆尼尔也适时做出承诺,表示巴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金诚无忧,确保中方安全。而此次反恐打击行动就发生在穆尼尔回国不久之后,显然,巴方是在用此举向中方表态:巴方对中国的承诺不是空话,行动才是最好的答卷。
从近几年来的新闻报道来看,在巴中企人员遭遇恐怖袭击的事情层出不穷。为什么恐怖分子会如此频繁地盯上中国人?要想理解这个问题,就必须谈到“中巴经济走廊”。
作为“一带一路”的旗舰项目,该走廊贯穿巴基斯坦南北,从瓜达尔港一直延伸至中巴边境,是巴经济发展的“生命线”。
中国企业不仅在巴修路架桥、建厂开矿,还在能源、港口等领域投入巨资。这对巴基斯坦而言,是“雪中送炭”,但对恐怖组织而言,却是“眼中钉”。
在有些恐怖组织看来,中巴合作项目是巴政府立足的重要关键和象征,因此袭击中企人员就等于打击巴基斯坦国家政权,这既是一种对巴政府的示威,也是对巴政府立足根基的摧毁。
另外,这些恐怖组织的背后少不了别有用心势力的推动,比如此前频繁袭击中企人员的俾路支解放军(BLA),就曾被爆出其背后是印度在支持,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扰乱“走廊”建设,破坏中巴合作。
【中企人员在巴基斯坦多次遇袭】
换句话说,中巴经济合作越深入,中国人在巴基斯坦被恐怖组织瞄上的概率就越大。
从这个角度来讲,巴基斯坦政府的此次反恐行动不只是对中国承诺的一次兑现,同时也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在巴外国投资者的一种安抚,更是对该国恐怖分子的一次明确警告:任何胆敢针对中国人的恐袭,必然遭到严厉打击。
但要注意的是,尽管这次行动意义重大,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方人员在巴基斯坦的安全危机就能解除,我们必须看到巴基斯坦的安全环境仍然复杂。
当前巴境内仍存在着多支恐怖势力,除了巴塔之外,还有俾路支解放军等多股恐怖力量活跃。尤其是在俾路支省和开伯尔-普什图省等边境地区,这些地方既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,也是恐怖分子活动的“重灾区”。
这一次,巴基斯坦军方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承诺,但中巴双方都清楚:这场“安全保卫战”才刚刚开始,要彻底保障中方安全,巴方还需持续高压反恐。
不可否认,中巴关系有着“铁杆友谊”的基础,但这种友谊要在现实中落地,必须建立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之上。
眼下需要巴方做的事情还有很多,比如在反恐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中方的情报共享,建立更加高效的情报机制,及时锁定威胁,做到“早发现、早打击”。另外,在俾路支和开伯尔-普什图等高风险地区,巴方需要建立专门的安保部队,专门保护中方人员和项目。
一句话总结:中国人的血不能白流,而中巴的铁杆友谊,也必须用实际行动守护。
51好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